有关高考作文集合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眼的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又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这样密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光片羽,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片语。
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识组成,浮华的世界仿佛越来越模糊这一点,太多的外人期望,众目已待,太多的众望所归充实进我们的生命,造成了自己理想世界的空白,这样的空白太宽太大,如栖鸟飞过汪洋,使人言语起来陷入了犹豫,在夜阑时分清醒地想象,什么是你孩提时的憧憬和梦想,如今它们在你生命的哪个角落?
同样存在着人的空间里,我们不免发现古人的自我认识相当清醒。太多的文人骚客,仿佛除了写作与习画,其他的事顾及很少。李贺说:“我生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才二十岁的人,心旌已经褴褛,像他这样的年龄,正是旁人急于升官进仕,正是他人期望宦达的年代,而他却不顾暇这些,当后人抽丝剥茧地打开他固守的精神世界的产物发现,凄美与惊艳——这样令人惊讶的精神果实,惟独没有蒙翳。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但只是在无功利的同时,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走向的干扰,在他们心中自己选择的走向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有人用一生的光阴,寻求他人期望的成功人生,商业家劳心劳神,政治家殚精竭虑,只有有心人才会追源溯流,从自己认定的精神家园中打捞成功的鱼群,最终他会像渔家拉动海带一样,将自己成功的人生越拉越绵长,最终拉动整个大海。
阅卷老师点评:该文分别选取了两组人物,他们面对别人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通过自我认识,有的坚守自我,有的“走向辉煌”,充分地证明了“自我认识”在人生命运中的重要性,主旨突出。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生动丰富。
人各有性,却又没有任何人是一座孤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碰撞便是难以避免的。碰撞的结果无非两种,或是互不打扰,各自明哲保身;或是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私以为,两种情况并无高下之分。也许“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确实单调了些,这种量的叠加无法引发质变,但换个角度,水可以保持其至淡的本性,而盐可以呈现其有味的特质,又有何不可呢?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如果我只想做一汪小溪,何尝不可以清醒以保持独立?如果我就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又何必理会被豢养的家猪的召唤?
蓦然想起那个寂寞而冷清的庄子,面对楚王“愿以境内累矣”的请求,他“持竿不顾”,做出了“曳尾于涂中”的人生抉择。于木车上颠沛流离的孔子、汲汲于名利的韩非子、奔走四方推崇非攻的墨子,谁不想通过权力影响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他们都追求融合或被融合,唯独庄子拒绝权势媒聘、拒绝融合,站成了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然,楚王亦足够有风度,累之不成也就作罢,不似晋文公一意孤行,结果导致了不言禄的介之推葬身火海的悲剧。如果说拒绝被融合是一种决绝的态度,那么放弃强融则称得上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在观点融合蔚为大观的领域,有一句应深深刻进碑石的话:我不同意你所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尝试融合的过程,不是你死我活的搏命争斗,而是在承认彼此、尊重彼此的基础上继续锋芒毕露地研讨争论。如果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唯我独尊之势,对此消彼长的争胜结果有所待,那么这场交锋,则注定要沦落到失据之境。以我之见,“相生”的前提,应为“共存”。
在共存的基础上,要想生成“百味纷呈”的新气象,最重要的是意识到个体的局限性。在不违背原则、不触碰底线的情况下,水不妨欣赏盐的有味,而盐不妨认同水的至淡,两者融合不但突破了水与盐各自的局限,还会生成新物质的盐水,何乐而不为呢?享誉世界文坛的泰戈尔,便是熔东西方文化与一炉的典型。他基于印度传统文化思考世界,又以东西方文化相互参照反思世界,既有东方文化的`空灵含蓄,又推崇西方文化的个性主义和生命至上之精神,这就使得泰戈尔的作品别具一格。
当然,我所谓的融合还需要以理性为支撑,遵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如果是瞎碰撞、乱融合,不但无法“百味纷呈”,还可能难以收场。融合的过程应该排除枯燥而无谓的掣肘和纠缠,融合本身的聚焦点不应是妥协自我或消解他人,而在于自我和外界的双赢,彼此尊重,为了共同的终点而努力。
选择一段精彩,还是一段痛苦,融合的结果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走低,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增长,我国国民的网络阅读率!
这是一种现实,而且非常现实的问题!强烈的阅读反差,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方式的阅读,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国民会异口同声地说,传统阅读或网络阅读吗?不会,绝对不会。我认为,不管是哪种阅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于新生事物——网络阅读,我感觉——网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传统阅读的优势仍在。这是一种事实。针对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的现象,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在他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由此,我认为,传统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的想象力,是网络阅读所不及的。如果传统阅读消亡,人类的很多想象能力也会消失。现在,我们上课,大多老师都喜欢用课件,课件画面的精彩,画面的直观,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如昙花一现,当我们走进文本,重新阅读教材文章时,脑子里竟是那一张张让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学失去了根基。对比中,传统阅读,魅力犹在!
网络阅读的缺陷已经显现。传统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书籍,网络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网页。它们的阅读内容虽然都是有文字的载体,但是在阅读取舍上有着一定的差别。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内容都是精华,但网络的精华内容要比传统阅读少得多。现在,网络出版业相当发达,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现今,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要正视网络的存在,尤其是网络阅读的存在,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网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可见,网络阅读还需要走一段路程,网络阅读,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文档为doc格式